
《小蛇多多》教案15篇
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,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,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,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。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?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《小蛇多多》教案,欢迎大家分享。
《小蛇多多》教案1活动目标:
1、欣赏和理解故事内容,知道贪吃对身体健康的影响。
2、注意倾听故事,能按故事情节顺序,粘贴相应的水果图卡。
3、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。
4、能仔细倾听故事,理解主要的故事情节。
5、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,感悟生活。
活动准备:
自制与幼儿人数相等的水果记录表与水果图卡(包括名称与文字相应的水果图卡两项)小蛇多多与小蚂蚁。
活动过程:
介绍小蛇多多。
(出示小蛇)谁知道,这是什么动物?这条小蛇的名字叫多多,为什么叫它多多呢,听了故事你就知道了。
一、欣赏故事前半部分――小蛇多多吃水果
(一)欣赏教师讲述故事的前半部分
(二)欣赏后理解
1.多多到外面去玩,为什么后来既不能向前走,也不能回家呢?
2.水果吃得太多,小蛇回有什么感觉呢?
(三)听故事,按情节顺序粘水果图。
1.小蛇吃了这么多水果难受极了。它到底吃了哪些水果,我们一边听故事一边把小蛇吃的水果找出来,按照先后次序,由上到下粘在记录表的格子上。
2.教师再次讲述故事前半部分,幼儿操作粘贴于故事情节相符的水果图。
3.展示粘贴记录,与邻座交流――多多先后吃了哪些水果。
4.现在你们明白,小蛇的妈妈为什么给小蛇取了个多多的名字?
5.多多贪吃水果,会有什么感觉?不能回家了,怎么办?
二、欣赏故事的后半部分――多多和蚂蚁
(一)教师操作教具并继续讲故事的后半部分
(二)故事后理解
1.多多已经把水果吃进肚子里,怎么会把吃下去的水果送蚂蚁呢?
2.为什么多多把水果送给蚂蚁,就能轻轻松松地回家呢?
3.如果你是多多的妈妈,你会告诉多多以后该怎么做,身体才健康呢?
三、延伸活动
(一)提供小蛇、蚂蚁、水果等大图,让幼儿按情节粘贴制作多页图书。
(二)与老师、同伴交流自己制作的图书故事。
附故事
小蛇多多
有一天,小蛇多多要到外面去玩,妈妈叮嘱它不要乱吃东西。小蛇多多回答说:“我知道了!我知道了!”走着走着,小蛇多多看见了一根香蕉。它想:香蕉软软了,吃了一定很舒服!于是多多吃了一根香蕉。
走着走着,多多看见一串葡萄。它想:葡萄酸酸的一定很好吃,于是,多多吃下了一串葡萄。走着走着,多多看见一个苹果。它想:苹果脆脆的,一定很好吃!于是多多又吃下一个苹果。多多的小肚子已经饱饱了,可是,不一会儿,多多又看见了一块西瓜,它费劲地把西瓜也咽了下去。哎呀呀!多多吃了太多的水果,不能动了。肚子涨涨的,真难受呀!既不能向前走,也不能回家。
这时,一只小蚂蚁爬到了多多的鼻尖上。蚂蚁在多多的鼻尖上爬来爬去,多多觉得鼻子痒痒的、痒痒的,它实在忍不住了,打了一个大大的、大大的、喷嚏――“啊嚏”咚咚!肚子里的水果都飞了出来。多多把水果送给了小蚂蚁,轻轻松松地回家了。
活动反思:
本次活动基本达到了教学目的,幼儿能认真观察画面,并能尝试表达自己的想法。师幼之间能较好地进行沟通交流,如果再上一次这个课,我觉得在角色扮演的时候,应该让幼儿自由发挥。比如说,并不一定是吃水果这个题材。还可以再向其他方面拓展一些。让幼儿明白无论什么吃的东西,都要适可而止。
《小蛇多多》教案2这是我在半日活动考核时上的一个语言活动。在看这个故事时,我就深深地被故事中的“小蛇多多”吸引了。多多太可爱了,同时又是个贪吃的小家伙,就像我们班的孩子一样,看到好吃的就会嘴谗。故事本身就贴近幼儿现实生活中的行为习惯。因此很容易被孩子们所接受,而且我相信,孩子们被故事中的多多吸引的同时,也会深有感触。
通过预先的充足准备,这次的教学活动主要有以下几点值得我在将来的教学中继续借鉴:
一、生动、有趣的教具制作,巧妙操作
(一)小蛇与水果的设计。我用泡沫纸制作了一条卡通小蛇和四个水果,水果有正反两面,有一面的颜色是和小蛇的肤色相同的,还加了一点花纹。在表现小蛇把水果吃到肚子里时,我把水果沿着小蛇嘴巴通到小蛇肚子里,把水果反过来贴到小蛇肚子上后,水果就真的像是到了小蛇的肚子里一样,鼓鼓的,又能看出来水果的轮廓,很有意思。在表现小蛇打喷嚏把水果喷出来的情节时,只需将水果依次反过来贴到小蛇嘴边,小蛇的肚子就渐渐空了。
(二)小蛇的表情。我给小蛇制作了一张月牙形的嘴巴,在贴到小蛇脸上时不小心贴反了,变成了伤心的表情。贴正后又变成了开心的表情。原来一张嘴巴就能明显地反映小蛇表情的变化。我将这一无意之举用在了活动中,引导孩子观察小蛇表情的变化,让孩子更有感触。
(三)背景图与藏起来的水果。我在黑板上贴了一些草丛、道路,在表现故事情节发展时,让小蛇沿着道路游,游到一个地方,遇到一种水果,当然水果是藏起来的。先让孩子猜猜是遇到了什么水果,再揭开遮的纸,孩子们会有种惊喜感。
二、让孩子变身为故事主角的操作环节
在讲述故事时,我穿插了一个动手操作的环节。我制作了多于幼儿人数的水果黏贴小图片,让孩子们学学小蛇吃水果前说的话:XXXX的,一定很好吃,啊呜一口吃下去。再把水果贴到肚子上表示吃了水果。在这环节中,孩子们参与的积极性很高,都很活跃、开心。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“学习故事中的句型:XXXX的,一定很好吃,啊呜一口吃下去”这一目标。
三、故事录音与PPT结合,完整讲述故事
操作活动结束后,我采用故事录音与PPT同时播放的方式完整回顾故事。效果挺好的,孩子们听得十分认真。
当然,这次的教学活动也有很多不足之处有待改进。
一、讲述故事时语言太罗嗦
故事中小蛇多多一共遇到了四种水果,我是打算前面两个水果由我讲述,后两个水果由孩子们操作、体验。但在边操作教具边讲述故事时,我还是采用了过多的不必要的提问,显得很罗嗦。其实前面部分最好以我为主,讲述故事时用夸张的语气和表情动作,孩子们自然会被我吸引。
二、学习句型太中规中矩
为了实现目标“学习故事中的句型:XXXX的,一定很好吃,啊呜一口吃下去”,我在讲述故事时,很注意提与这句型相关的问题。如香蕉是怎么样的啊?怎么吃下去的啊?就是为了让幼儿完整地说出这句话。但这过程显得过于死板。其实小 ……此处隐藏15402个字……>
5、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,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。
活动反思:
对于我们班的孩子来说,集体教学形式仍有太多的束缚。从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来说,他们喜欢自由自在地讲述,而不是受束缚于教学课堂中的种种要求。考虑到既不能束缚了孩子的思维,又不能使他们流离于教学活动之外。我从以下四方面展开设计:
1.利用操作教具,激发幼儿倾听兴趣。在语言教学活动中,故事是孩子们非常爱听的,也是他们深感兴趣的。因而在故事讲述形式上就得首先吸引幼儿的目光,只有这样,才能将故事教学有效开展。孩子们看到具体形象的教具操作,对故事进一步理解。
2.利用猜测形式引出故事。孩子在倾听故事的时候,其实也有很多想法产生,也想要表达自己的意见。如果只是一味的压抑孩子的想法,那效果将适得其反。利用猜测形式,孩子及时表达自己的想法与猜测,并且想出更多我们成人所想象不到的办法。
3.利用图谱,学说短句。在学说短句时,孩子对枯燥的教学方式总会感到乏味。通过形象的表情与手势,并且利用图谱,幼儿能够更好地理解短句。孩子们在这一环节中,能够很快学说出短句,并且大多孩子能说出"甜甜的"、"酸酸的"等词。
4.利用游戏创编短句。其实对于小班孩子来说,创编短句有一定的难度。但通过前面环节的铺垫,孩子有基本的水果经验,孩子们就能创编出来。于是利用情境,将小蛇多多融入到孩子们中间一起进行游戏。可能由于天气逐渐的转凉,孩子们水果也吃得较少了,因此对说过种类的了解也有一定的限度。因此造成在创编短句时,有的孩子讲的句子还是围绕在刚才的四种水果中。
活动重点:感知理解故事内容,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讲述故事。
活动难点:学习词汇:软软的、酸酸的、脆脆的。并渗透双语教学:snake antgrapes.
活动准备:
1、蛇、蚂蚁图片、香蕉、葡萄、苹果、西瓜的图片若干。(与幼儿人数相等)
2、投影仪。
活动过程:
一、引出课题,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。
今天,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故事,它的名字叫〈〈小蛇多多〉〉,小蛇为什么叫多多呢?听完这个故事你就知道了!
二、教师讲述故事一遍。
提问:故事里有条小蛇,它叫什么名字呢?小蛇多多吃了哪些水果?
三、教师在投影仪上边操作材料边讲述故事,并利用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故事的内容。
提问:1、妈妈叮嘱小蛇多多要怎样?多多怎样说?
2、多多见到一根香蕉,心里怎样想?(学习:软软的)
3、多多又见到什么?它是怎样想的?(依次类推,学习词汇:酸酸的、脆脆的、甜甜的)
4、谁爬到多多的鼻尖上?最后,多多是怎样做的?
四、幼儿边摆图卡边学习复述故事。
五、与幼儿讨论“为什么小蛇的名字叫多多?”
六、幼儿讨论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与别人分享。
七、请客人老师吃水果,并向客人老师介绍水果的味道,享受分享的快乐。
二、延伸活动:制作图书
活动目标:
1、尝试制作图书,并体验制作的快乐。
2、尝试按自己的意愿改编故事的情节。
3、在活动中培养幼儿安静作画的习惯。
活动重点:尝试制作图书,并体验制作的快乐。
活动难点:尝试按自己的意愿改编故事的情节。
活动准备:
1、蛇、蚂蚁图片、香蕉、葡萄、苹果、西瓜的图片若干。(与幼儿人数相等)
2、预先订好的小册子,蜡笔。
活动过程:
一、引出课题。
小蛇多多给我们送来了一份礼物,请你猜猜它是什么?它知道我们最爱看书了,所以它给我们送来了一本书(book)。
二、介绍有关书的知识,引起幼儿制作图书的兴趣。
包括书的封面,封底,页面、页码等。
“小朋友想不想自己来制作图书呢?我们也来和小蛇多多比一比,看看谁的书做得最好!
三、幼儿选择小册子制作图书。
教师巡回指导,帮助能力较弱的幼儿,鼓励能力较强的幼儿大胆地进行创造。
四、幼儿拿着自己画好的图书向客人老师讲述自己的故事。
五、将幼儿做好的图书用来装饰主题墙,向家长展示孩子的作品。
《小蛇多多》教案15活动目标:
1.理解故事内容,掌握“软软的”“酸酸的”“脆脆的”“高高兴兴”等词语。
2.感受故事带来的乐趣,懂得不能乱吃东西的道理,并且了解一些水果味道方面的特点
3.根据故事小蛇的心理活动“苹果脆脆的,一定很好吃!”这样的句式,仿造句式。
活动准备:
1.两张小蛇,一张是吃撑了的小蛇
2.水果的图片
活动过程:
1.引出故事。
师:今天呀,来到我们小五班的,还有一个新朋友。来,让我们把它请出来。出来吧,多多。(幼儿一起学着样子喊多多出来)诶!多多出来了。多多是什么呀?
(幼:是小蛇。)
师:是的呢,多多是一条小蛇。那你们怕不怕呀?(怕、不怕)不怕的小朋友真勇敢,但是,多多呀只是一条爱吃水果的小蛇,我们都不用怕他的呢。刚刚老师说多多是一条怎么样子的小蛇呀?
幼:是一条爱吃水果的小蛇。
师:恩,小朋友真棒,小耳朵真灵。那我们一起来看看为什么我说他是爱吃水果的小蛇。等会呀,我还要看看谁最聪明,知道为什么多多是爱吃水果的小蛇。
2.讲述故事,并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。
2.1讲述前半部分。
提问,为什么多多是爱吃水果的小蛇呢?(吃了很多水果)
继续追问,那他吃了哪些水果呢?(香蕉、葡萄、苹果、西瓜)说出一种水果,就贴一张图。
(要是回答不出来,请别的小朋友帮忙。或者,再把故事的前半部分讲一遍。)
再问,多多吃完这些水果之后,他有什么感受呀?(很难受,不能前进,也不能回家了)
那怎么办呀?你们来想想办法帮助他一下。
2.2哇,小朋友们都好聪明哦,想了办法来帮助他。(要是没人说的话,就说:我们故事里的多多呀最后还是回家了呢。)我们一起来看看小蛇最后是怎样回家的呢。讲述故事的后半部分。
是谁帮助了多多呀?(蚂蚁)
那蚂蚁是怎么帮助多多的呢?
那多多的水果最后去哪里了?
2.3我们的故事讲完了。我觉得呀,这个故事里有好多好听的词语。你们可以帮我找找吗?(……)
我觉得那句“苹果脆脆的,一定很好吃!”这句话很好听。我们一起来学学看。想想别的水果。我先想一个:菠萝酸酸甜甜的,一定好吃!我看看哪些小朋友能干。
3.联系幼儿自身吃水果的情形讨论。
小朋友有没有像多多那样看见好吃的水果就吃啊?那你们会怎么做呢?(分享)
小结:再好吃的东西也不能贪吃,否则肚子会不舒服,有好吃的可以与别人一同分享。